每年考研复试之前,考生最纠结的一个问题是什么?没错,是要不要联系导师。反对联系者有之,认为联系导师是没有实际意义的,导师也很忌讳,搞不好弄巧成拙。支持联系者有之,认为研究生毕竟是研究生,导师和学生要充分了解对方。究竟如何,导师们的话最有说服力。
1.每年复试前,联系您的学生多吗?
甲:外校的学生比较多,林学以外的专业联系的比较多。每年大约3-5人,约占本专业录取学生的20%-30%。
2.在复试前,学生有要联系导师吗?
乙:有要。
这个问题涉及到研究所和高校,不同的招生单位培养方式有所不同。有的高校硕士培养的第一年不分导师,采取轮转机制。招生简章上没有具体到专业的指导导师,所以不知道该联系谁。不过即使是这样的情况,也应该尽量联系导师。考研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,一定要清楚自己想学什么,对哪个导师的方向感兴趣,这是报考的基本前提,这样也好有目的联系相关导师。
虽然科学院一般会列出导师姓名,招生专业,研究方向,招生指标,但还是要联系相关导师,因为可能导师心中已经有目标了,或者接收免推生了。此外,导师并不是每年都有招生指标,网上信息可能没有及时更新,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联系导师。千万不要怕浪费导师的时间,一般导师也想了解你,真正做学术的老师,不会怕学生打扰的。
乙:没有要联系导师。如果想选导师,我们学校硕士研究生都是录取后至入学时才选导师,过早联系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如果想过联系导师打听到考试情况,更是没有要,因为学校每年招那么多人,你联系的导师不一定是命题老师,即使是命题老师,学生也不会知道此外,你联系的导师也不一定是面试你的导师,因为每个专业有很多面试小组,面试学生随机分配。所以学生复试之前联系导师,根本不起作用。
3.学生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比较好?
甲:不单单是复试前要联系导师,学生应该在报考之前就要联系导师。
乙说:本校的学生可以提前联系,外校的学生在复试分数线出来之后联系比较好,外校的学生如果没过分数线联系老师,其实际意义不大。
4.学生采用什么方式联系的比较多?
甲:一般都是过邮件联系,因为一些老师的电话号码是不公开的。
甲:有直接见面的,也有打电话的,个别发电子邮件联系。还是直接见面比较好,这样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面对面地交流,能更充分地互相了解。当然,学生发电子邮件的好处是可以比较充分地展示简历和各种附件材料。
5.在复试前,学生过邮箱联系您,一般您会回复么?
乙:我一般都会及时回复的,但是对于一看就是广撒网的邮件,我一般是不会回的。
丙:我都会回的,除非被弄到垃圾邮件里了。有些学生的邮件名古里古怪的,其中有两个日本字再有两个韩国字,很容易被搞到垃圾邮件中。很多大学老师的邮箱都有软件进行审核,名字很古怪的可能会被扫到垃圾邮件中,联系我的学生当中就有先例。
小贴士:避免邮件进入垃圾邮箱
(1)不要群发邮件,群发邮件进入垃圾邮箱的几率极高。
(2)邮件中不要出现类似于”发票、广告、促销、宣传、¥”等典型垃圾邮箱经常出现的字眼或符号。
(3)注册的邮件名一定要比较正式或者比较文雅一些,不要古里古怪的。
6.在学生联系您的邮件中,一般存在哪些问题?
甲:联系的很盲目,没有目标和针对性,学生联系之前没有认真查过导师的信息,不知道导师的研究方向,这样很不好,给导师印象很差。没有目标,很盲目的发邮件,反倒起到副作用。
发完邮件就没有动静了,主动性比较差,给人广撒网的感觉。
乙:学生的积极性不够,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搜寻信息,对老师的具体研究不清楚,不了解导师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在哪里,明显花的精力不够。这体现学生对自己读研也不是很清楚。
甲:最大的问题是不署名也没有抬头的群发邮件,看起来就莫名其妙。其次是所附简历不能展示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潜质。
乙:缺乏相应的规矩,如邮件中没有称呼,没有落款。有时候称呼是错的,明明联系的是张老师,你称呼尊敬的李老师。这一看就是复制粘贴过来的。这些都是细节,但做学问的,都很关注细节,而且这种错误不可能不被发现。
小贴士:邮件的格式
尊敬的某某老师:(一定要提到对方的姓氏,并清楚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)
您好!
冒昧打搅您,我是某某某(男、女,年龄,籍贯,现是某某大学大四学生,我是从网上(哪个网,或者某本书,或者某本学术期刊上)得到您的邮箱,我于XX年1月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,政治XX分,外语XX分,专业一XX分,专业二XX分,参照去年的复试分数线,我可能有机会参加某某学校的复试。
正文部分。
再次感谢您在忙碌的工作中抽时间读我的这封信。
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,工作顺利!(祝语)
此致
敬礼!
学生署名
日期
7. 有的学生想让导师多了解自己,于是在邮件中写的比较多,如社团活动、社会活动、参加过的企业实习,等等,这样的简历是导师愿意看到的么?
甲:写这么多,我认为会有副作用。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无关的信息,反而是干扰信息。
因为导师招学生是为了科研,如果学生在其他方面参加的过多,用了很多时间,导师会担心这学生是否对科研感兴趣。
乙:可以比较多,但是一定要分类,用显眼的颜色标注出来,让导师能够一眼看到凸显的信息。因为不同的导师对学生的关注点不一样,经管类的专业如营销等专业,对社交能力有一定程度的看重,这时候你的表达能力,外语水平,演讲比赛的获奖可能是导师愿意看到的。从学生的助教、义工等方面,可以看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、爱心,导师也需要多方面了解,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培养学生。
甲:其他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其实比没有好,但太杂太滥不妥。
乙:你参加了社团活动、社会活动可以写,但导师更想了解的是你过这些活动你有哪些收获、体验和感悟。
8.学生的邮件,您想看到哪些内容?
乙:导师最想看到的是你的学习成绩其次,是参加过哪些科研活动,这是显示你能力的地方,因为你是来考研的,不是公司招聘第三,要有个人自述,可长可短,主要内容是为什么选这个专业,为什么选这个导师。国内的学生写个人自述存在的毛病是套话、空话太多,什么爱国、爱党等等。个人自述所体现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。
甲:学习成绩,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成绩,和研究方向相关的实习经历等。
甲:作为导师,更希望学生在简历中展示自己对科研的态度、科研方面的能力或潜质,以及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方面的储备情况。
9.学生联系您,您讨厌学生问什么问题?
乙:没有。只要我能回答的问题都会回答,时间比较紧会回答的简短一些,时间比较宽裕的时候,回答的可能详细一些。学生问我学术背景,兴趣爱好,留洋的背景等,我都会回答。
甲:我个人不讨厌学生问任何问题。
10.学生在复试前,联系多位导师,是不是一件比较犯忌讳的事情?
甲:学生不要群发邮件,特别是一个学科内同在一个办公室的老师,一交流发现都收到同一个学生的邮件了,发的内容一样,甚至是抬头都没改,这给人的印象就比较差,觉得这学生比较随意。
乙:我是不会介意的,最好的例子就是学生出国留学都会多联系几个老师,甚至有的老师还会问你还联系了哪些老师。不过,学生应该实话实说,比如说我联系了3位导师。
甲:这种做法可以理解,不过一旦双方已经达成了协议,都到了非此导师不选、非某个学生不要的程度,学生还在不停地联系其他导师,寻找更大更好乘凉的”树”,就不妥了。
乙:不忌讳。但最忌讳的是群发邮件。群发的邮件基本上会当做垃圾邮件处理,没有一个老师会认真看你的邮件,也不会回复。
11.复试前,您认为学生多久联系导师一次比较好?
乙同学说:过多联系肯定不好,考试前一次,表达一下基本情况上了分数线之后,再表达对导师的方向感兴趣,一般两三次就够了。
甲:1-2个月联系一次即可。
乙:不要太频繁,你要真有事问,不要想起一件事就给导师打电话,发邮件,因为导师一般都比较忙。
小贴士:联系导师时这些问题不该问
(1)不要直接询问导师关于招考人数、参考书目、历年试题等招生简章上已经有明确说明的问题,导师的工作也很忙,解释这样的问题会让他觉得考生依赖性太强。
(2)不要问关于考试题目的关键信息等,容易适得其反。
12.在复试之前,学生要求见面,您会见一下学生吗?
甲:对比较满意的学生,或者确确定分数线肯定能过复试的,可能会见面,其他的一般不见面。因为现在每个导师的招生名额都很有限,如果见了学生并答应的话,而没有录取,双方都会比较尴尬。
乙:可以见面,和学生聊一聊,增进一下了解,一般我没课的话,就和学生见一下。
甲:如果复试即确定导师,则应该先面谈一次如果像我们学校这样,入学后再选导师,倒不见得复试前就去面谈了,如果谈了而且当时感觉都不错,可到了正式选导师时却又突然变卦,可能反而不好。
乙:我愿意见。复试,能见导师就见导师,电话通信的效果还是不如见面的效果好,有时候面谈5分钟可能就把事情敲定了。学生都到办公室了,导师也不会拒绝。去年复试期间有个学生打来电话,我在电话中说我是有个名额。过了一会,学生打电话说,她已经买好了来北京的车票了。学生都来了,即使我没有安排时间,也要挤时间见一下。导师不会讨厌这样的学生。
14.每年联系院长等有行政级别的导师或者是”大牛”都非常多,您怎么看?
乙:不要只盯着院长的位置。学生给导师发邮件,导师一般都会回,但是院长等有行政事务的导师都比较忙,而这些导师收到的邮件都比较多,是普通教授的数倍,可能不会仔细看,甚至是不看。
甲:领导比较忙,”大牛”的学生比较多,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指导学生。很多人可能认为能够找工作容易,其实现在也很难,因为现在的公务员、事业单位等都是统一考试,导师很难打招呼。读了这些领导,”大牛”的学生,如果因为得到的指导不够,毕业的时候没有学到东西,找工作的时候反而处于劣势。
乙:这要按照学生的类型来说。
如果学生的依赖性比较强,导师不指导的话就不知道怎么做,这样的学生尽量不要报有行政级别的导师,因为行政事务会有很多杂事,他不会有普通老师那么多的时间去指导你。
独立性强的学生报什么样的导师区别不大,他需要的是时间、空间、经费和自由,他有自己的想法,方法也可以自己解决 ,导师没有时间,并不影响他。
如果真要做学术,要挑一个对特别有利的导师,能帮你一辈子的老师。
该不该联系导师?显然,不同的导师有不同的立场,给出不同的回答。有的导师认为提前的了解是有要的,有的导师则觉得即使联系了用处也寥寥,还有的导师为避免不要的流言蜚语和麻烦,更希望在复试前和学生保持距离。
但在看似针锋相对的观点中,其实我们并不难发现,导师拒绝的并不是”联系导师”本身,而是不建议低效的、过于功利的联系。在研究生考试中,复试是极其关键而敏感的一环,导师身上背负的压力并不下于考生,他们也知道”联系导师”对考生的意义。只要在联系之前能对导师充分了解、有备而来,而且在打交道的过程中不逾越师生的底线,为人师者是不会拒绝学生的。
文章评论